跟播了五週的《做工的人》,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被Netflix養壞胃口了,習慣了Netflix那樣的一天追完整季的追劇方式後,回到比較原始的一週一集跟播,不免有一些不習慣。過了一週,真的會遺忘上一集的劇情,還得網路上爬文惡補一下呢,只能說Netflix真的深深的影響我們的追劇生態。
回到由大慕影藝製作、HBO播出的《做工的人》。劇情描述被工人戲稱「噗嚨共三人組」的鐵工阿祈、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,他們三人千方百計地設法想發財,進而引發的一連串故事。而三人組中,最主要的人物是鐵工阿祈,他有許多夢想,從四面佛到養鱷魚的發財夢,頻頻失敗出包,卻又繼續發夢,他的生活也牽動周邊角色的命運。(來自愛德華FUN電影)
「做點夢又何妨?」阿祈一句話一語道破人們經歷社會化後被遺忘的事物。我們人不就是因為夢想而偉大的嗎?我們總是認為成功不是屬於我們的,我們怨天怨地,嚷著我們必須靠上天吃飯。但是夢想不就是人們心靈的寄託,讓人們有動力向前進步的嗎?我們社會就是缺少阿祈那樣,敢做敢夢敢行動的人。
經歷了六集跟「噗嚨共三人組」的追夢冒險後,螢幕前的你可能覺得好荒謬好好笑,但這就是社會上小人物的最佳寫照,有夢想卻無力施展,只能跟著社會活著,笑看人生起落。或許有夢最美,但夢醒了之後,看看身邊的朋友,回想起來跟一群朋友闖蕩江湖的時光,或許耗費了不少錢跟心思,最終還無功而返,但留下的回憶,卻是彌足珍貴的。
令我驚喜的是,本劇除了工人之外,還用工人這個職業去觸及各行各業「做工的人」,不僅投放到便利商店、檳榔攤、風俗店,甚至做回收的,種種社會下層默默耕耘的人們,我們的生活能夠更便利,不外乎是擁有這些小人物在背後的付出。
我們一生都做不了飛天遁地、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,我們甚至遇不到大螢幕上光鮮亮麗的英雄們,但其實真正的英雄們都在你我周遭,他們可能正揮汗如雨的工作,你也可能正踩在他們的辛苦付出成果上,卻渾然不知。
這不禁令我回憶起電影《沙贊》之中的一個標語:「我是寄養家庭媽媽,你的超能力又是什麼?」真正的英雄就是協助他人的人,他們不用有超能力,他們在你我身邊,他們懂得付出,他們懂得為他人無私奉獻,變成一道光芒照耀著我們身旁的人。
現在的教育制度與觀念,都教著我們以前的那種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想法,那些不愛讀書的人,都只能摸摸鼻子去做工、扛水泥、搬磚頭。但是真正了不起的才是他們工人們,不僅工作本身存在著高危險性,在酷熱寒冬下要按照計畫圖施工,還要求要每一毫米都得精準才行,希望大家能給工地師傅們多一點諒解、多一點尊重。
在《做工的人》進入後兩集狂放催淚大洋蔥的劇情線之前,一直都是以一個「美式喜劇」的風格在運轉。這種類型的喜劇比較專注在「角色」,由角色去推動背後的故事,並依靠犀利的對白與荒謬的劇情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但是美式喜劇背後,總是襯托著略微嚴肅,甚至悲劇的背景,可能是角色的成長,也可能是角色必須經歷取捨與生老病死。總結來說,將人生百味融入劇情當中,並用喜劇包裝,便是「美式喜劇」的風格,而《做工的人》亦是如此。
我以為《誰是被害者》就已經是今年台劇的代表作了,沒想到馬上殺出一齣《做工的人》與之齊名,我們從這兩齣劇都可以看到台灣連續劇的創作者,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,並且接連繳出不俗的成績單,看到台劇漸入佳境,真是令人振奮啊!
-
在平均一人只進電影院看1.9部電影的台灣,電視劇慢慢也變成大家的重要選擇,而有大慕影藝、瀚草影視、Netflix、HBO這種強而有力的製片商、發行商,也讓台灣影視創作者得已盡情揮灑創意,跳脫以往台劇只能是浪漫愛情偶像劇的形象,讓更多觀眾知道他們的作品。
真的還是得說一下,就是全劇只有六集真的好短呀,但看完卻是滿滿的感觸與溫暖,對於劇中每一個角色好像都是最完美的結局,不會有任何遺憾的感覺。整體劇情與故事短小精悍,角色情感飽滿深刻、個性討喜可愛,前幾集就讓人一直哈哈大笑,後面幾集編劇筆鋒一轉就讓人淚流不止,讓人看得好過癮啊!
如果你想要更關注我:
臉書主要頁面(不想錯過任何資訊)
https://m.facebook.com/咖哩聊電影-Curry-Talks-Movies-436683933396976/
IG版面(影評與臉書零時差同步上線)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urry_talks_movies/
相關邀約歡迎私訊或是透過Email
webberkao9292@gmail.com
留言列表